Saturday, November 01, 2008

《engadget》調色盤與現代科技的碰撞

想學繪畫卻不得其門而入?搞不清楚如何調色,或者不知道不同筆刷能產生什麼樣的效果?說不定你就是其中之一!正如上圖你所見到的,加拿大設計師Yana Kilmava 開發了一個概念產品Virtuo。它能夠給那些初入繪畫之門的新手們一些幫助,讓他們夠有信心學好油畫。Virtuo的調色盤看上去非常像行之有年的傳統調色盤,但是融入了現代科技的元素。

有了Virtuo,就不會再浪費顏料,也不會出現調色問題,甚至你可以畫出有經驗的畫家才能畫出的作品。Virtuo包括一個調色盤、一個充電器、5種繪畫工具,以電磁學的原理運作,所以不用擔心電池會很快耗盡。雖然這個是專為新手畫家設計,但哪些熟悉傳統方式的專業數位影像藝術家也可以輕易地使用它。

目前, Virtuo還只是概念產品,但是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就會面世。

圖片及出處:
http://www.yankodesign.com/2008/10/24/a-paint-pallet-with-a-modern-twist/

《engadget》技嘉的中國風:竹簡散熱墊

出處:

http://www.geekalerts.com/gigabyte-laptop-cooling-pad/

《engadget》2D+2D=3D?3D顯示器新思路

出處及圖片
http://www.yankodesign.com/2008/10/26/double-pane-lcd-screens/

mmaaria's Scrapblogs





《華視》屏東竹竿炮登場 震耳欲聾超刺激



2008/11/01 22:06

也是一個熱鬧的場面,屏東市竹竿炮迎神會,傳承了一甲子,下午舉行衝炮陣活動,抬轎人員衝入震耳欲聾的炮陣中,接受震撼教育非常刺激。


  抬轎班在炮陣中衝鋒陷陣,一千兩百隻竹竿炮同時點燃聲勢驚人,隊伍在煙霧瀰漫中遶境,像萬箭齊發的刺激感,讓夠膽量的人直呼好過癮,也有人在炮陣中,帽子都被炸掉了拼命閃躲。


  震耳欲聾的炮聲,讓不少站在路旁的民眾摀住耳朵嚇破膽,最重要的就是炮陣結束後,這一刻傳說中,被炮陣洗禮過的神明,摸了以後能避開厄運,不管大人小孩都要沾沾神明的光。


  這是在屏東市特殊的迎神儀式,也是客家文化傳承了一甲子的習俗,一年一次的震撼教育總是會吸引上萬人共襄盛舉。(記者陳傳霆、王美雅、榮昊北報導)


《公視》南台灣僅存紅瓦窯 已列三級古蹟



2008/11/01
因為時代的變遷,讓建築方式也跟著改變,傳統瓦窯業也碰到許多新的問題。不過高雄大樹鄉的三和瓦窯,結合文化產業和地方特色,讓瓦窯業走出新的生機。
位於高雄縣大樹鄉台21線旁的三和瓦窯,比鄰高屏溪舊鐵橋,也是南台灣僅存的紅瓦窯,現在已經被列為三級古蹟的歷史建築。
傳統的窯燒製作過程繁瑣細緻,先挑選黏土原料,到製造生坏,以及將近一個月的陰乾程序後入窯,在連續悶燒80天才算完成。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建築方式的改變,瓦窯業也碰到許多新的問題。
「三和瓦窯負責人 李俊宏」(因為原料是土,現在要求水土保持,不能隨便挖,一方面燃料現在又很貴,再來就是環保,黑煙的問題。)
會繼續經營瓦窯業,是因為秉持著一份不能讓傳統瓦窯就此消失的使命感,李老闆認為,未來會融合文化產業和地方特色,將朝向多元化的方式經營。
「三和瓦窯負責人 李俊宏」(跟學校跟周遭的一些社區大眾結合,才能夠把它推銷出去,因為它是逐漸沒落的一個產業。)
在政府與民間逐漸重視古蹟和傳統建築的維護之下,李老闆盼望三和瓦窯能將傳統建築之美,融入現代的建築中,把這項歷史代代相傳,進而延續下去。

公民記者 諸宇泓 賴子芸 報導

Thursday, October 30, 2008

【聯合報】藝術家的血統


【聯合報╱楊明】 2008.10.31 02:26 am

一個人一旦複製別人,自己就喪失了創造的資格嗎?……

月初剛在香港落幕的當代藝術品拍賣會,幾幅原本頗受矚目的畫作,拍出的價格僅達預估底線,漲幅比起前幾年已明顯縮小。有人認為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有更多圈內人認為現在的拍賣行情才是合理的。近幾年,大陸當代藝術市場的價格倍數上翻,一位畫家出了名,一幅畫作就可以買一幢豪宅,和過去連飯都吃不上的時代不可同日而語。當然,儘管藝術市場交易熱絡,也不是所有的畫家都有足夠的才氣和運氣,能夠在世界收藏家矚目的中國當代藝術界嶄露頭角。當拍賣會吸引著收藏家的目光時,我卻想起另一群人,他們當中有些年少時也是有理想的,卻為了金錢過早的和不健全的市場作了妥協。

深圳大芬村是大陸著名生產行畫的地區。這裡所生產出來的畫作,不被視為藝術品,而是一種大量生產的商品;在繪畫工廠裡畫畫的人不被稱為畫家,而被稱為畫工。他們所畫出來的畫疊放在地上,畫面全是一個樣,不具原創性,是沒有生命的裝飾畫,所以被稱為行畫。為什麼叫行畫?有人說︰因為畫工大量生產,有如工廠生產線,繪畫成了一種行業而非創作,所以叫行畫。也有人說:早年韓國商人到廈門設置繪畫工廠,大量生產複製畫銷往美國,大家統稱這些複製畫為韓畫,由於韓與行發音相近,逐漸變成了行畫。

如今大芬村已是眾所周知生產複製畫以及裝飾畫的所在地。不過同樣是大芬村生產出來的畫作,售出金額卻有天壤之別,一般的裝飾畫或者是比較粗糙的複製畫,幾十元人民幣就能買到一幅,但是一些特別精緻的複製畫能賣到數萬元,甚至更高的價格,而且接受指定複製,例如複製一幅米勒的《晚禱》。大芬村還舉行過複製畫比賽,讓村內同行一較高下,看看誰的技能更勝一籌。

大芬村有名,但是這名氣對身在其中的成員卻未必是好事,如果甘於一輩子當畫工,也就無所謂,如果想由畫工轉型為畫家,那麼就會感到難於擺脫既定的印象,即使已經能巧妙的應用多年臨摹累積的技巧,加上個人的創造力,但是畫廊或收藏家只要一聽說繪畫者曾在大芬村待過,往往就已經失去了看畫的意願。

臨摹與創造之間,真的有如此大的差距嗎?一個絕佳的臨摹者所展現出來的生命力,一定不如一個次等的創造者嗎?並非所有的創造力都值得肯定。長篇小說《我的名字就叫紅》中呈現出伊斯蘭教世界對繪畫藝術的另一種看法,他們認為只有真主阿拉才能創造,而畫家只是在複製阿拉的創造。

其實許多著名畫家在成名之前,都曾經臨摹過名家的作品,以此作為學習。大芬村裡的「畫工」有些沒有經過專業訓練,有些則是大學美術系的畢業生,因為畫賣不出去,迫於生活來到這裡生產畫作,當他們基本的生活所需得到解決,潛藏心中的創造慾勃然升起時,卻少有人願意給他們機會。

二十一世紀,中國當代藝術市場蓬勃發展,如今漸趨平穩,關心藝術的人期待著健全的市場能夠培養更多藝術家;但我以為最吸引人的還是作品本身,而非畫家。於是忍不住想,一個人一旦複製別人,自己就喪失了創造的資格嗎?價值的判斷是來自於藝術品本身還是藝術家的生平?或者關鍵是只要血統證明混了雜質,就註定失去了價值。


【聯合報】清貧致福



【聯合報╱證嚴法師】 2008.10.31 02:26 am

保持清淨,不畏辛苦地付出,就是清貧的生活……

現今社會的生活方式過於浪費,很多人在日常食衣住行各方面都迷於奢華。諸如有的人被「美食」迷惑,聽說哪裡有好東西就想吃,甚至專程搭飛機往返,只為了吃一道美味佳肴。看到新聞報導,一家餐廳以金箔捲菜,標榜美味、健康,一道菜要價二十萬元,大家還爭搶訂位,呈現出比富比貴的心態,殊不知是在消磨福報。

其實一個人的真正所需不用太多,如寢具六尺半長、三尺寬已經足夠,看到市面上販售各式各樣的床具,有的又圓又大,或是講究式樣、材質。曾看過一套浴缸訂價新台幣兩百多萬元。我問:「這麼貴,會有人買嗎?」

老闆說:「因為有人用,我才會賣,而且也有很多人買,這還不算是最貴的。」

我聽了心想,多少貧窮人家只需三、五萬元整修房子,就有可遮風蔽雨的家,如此已經很滿足了。

除了追求名利、地位之外,有人還致力享樂,對於日常的休閒娛樂足夠嗎?不夠。以前人嚮往遊太空,現今已經不是夢想,有的富豪花費新台幣六億五千萬元,換取一次太空旅行;想想花這麼多錢,真的值得嗎?有人則是藉由穿著凸顯財富,然而穿金戴銀是不是很歡喜?曾看到兩則新聞,感到不可思議:一則是外國的服裝表演,模特兒展出一套閃閃發光的衣服,據說價值上億英鎊。為什麼那麼昂貴?不過是多了珠寶,還有鞋子也鑲上寶石,便是天價;另一則報導,根據聯合國人道精神組織評估,全球有八億人口正陷於飢餓,這兩件事對比,令人慨嘆!

據報導指出,全球每四秒鐘有一名兒童因飢餓死亡;前兩年因為氣候反常,東非發生嚴重的乾旱,逾一千萬人面臨餓死的邊緣。國際人道組織對於全球飢餓問題,預計援助五億多元美金幫助飢民,這筆金額如大旱中的數滴甘霖,募款過程卻是困難重重。

俗云:「知足常樂」,無求而輕安自在,才是真正的快樂。我們對物質不要迷信,應明白衣食住行的適當運用;生活簡樸謹慎不浪費,諸如有的人習慣水龍頭一開,嘩啦嘩啦任水流失,有水當思無水可用的艱難,需珍惜自然資源。

有段時間日本倡行「清貧」思想,就是心要清,生活簡單一點,不要那麼複雜。思想要落實於生活中,所以應提倡的是清貧生活。「清」就是清淨、自在;「貧」就是沒有慾念,生活清淡、節儉,不需要求物資豐富。

清貧生活並非貧窮,有錢未必是富裕;若貪圖物質享受,一旦物質損壞、破舊,就成為垃圾,垃圾不清除,環境就會變得汙穢不堪,反而擾亂自己的身心,這是有錢卻「沒有用」。我們要做「有用」的人,將慾念降低到清而貧,周圍諸多名利、地位,不會動搖自己的心,積極投入利他與社會的事,這種境界才高;在不匱乏的環境,將慾念縮小而保持清淨,不畏辛苦地付出,就是清貧的生活。

知道清貧生活的內涵,還需發心立願實踐;實踐並不困難,只要專心必有所成,佛典有則公案──有位國王想要找一位不受外境動搖的人。問大臣:「世間要到何處尋找不受外在環境聲色而動心的人?」

一位有智慧的大臣回答:「國王,可以到監獄找一位死刑犯試試。」

國王問:「怎麼試?」

大臣找來一位死刑犯,要他將裝滿油的碗頂在頭上走一段路,能不溢出一滴油,就赦免死刑,同時在沿路安排美女歌舞。這個死刑犯做錯事已經後悔,為了求唯一生存的機會,他很用心地頂著這碗油走。

走完後,國王叫大臣去查驗,果然一滴油都沒有溢出。國王說:「你很厲害,沿路那麼多美麗的歌妓、舞妓在唱歌、跳舞,難道你都沒有聽到、看到嗎?」

他說:「我都沒聽到、沒看到。」

國王問:「為什麼?」

他說:「我只聽到我的心跳,心想不能讓油溢出來,這是我唯一的生機。」

死刑犯為了保住生命而能不受外界影響;我們則是要照顧生生世世的慧命,以及專心一志疼惜地球,那麼就更不受他人影響與物慾的誘惑。

生在人間,能自由自在,簡單就好;若能簡化複雜的生活需求,專注於修心養性、端正行為,就不會有貪慾的心,也能免除複雜的人我是非。

(本文選自即將由天下文化出版的《清貧致福》)







【聯合報】華強領軍 主題公園進駐全球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8.10.31 04:09 am


出口20部特種電影,在歐美建設60多所環幕4D影院,把數十億元的主題公園賣到伊朗和烏克蘭,這是深圳華強集團改制以來,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先導,以開拓國際市場為目標取得的成就。

新華社報導,深圳華強集團是一家以電子製造業和電子專業市場為主業的企業集團。集團經過7年的摸索,終於找到一條以主題公園為帶動龍頭,依託科技進步和自主知識產權為市場武器,積極發展文化產品出口的新路子。

去年5月的第四屆文博會上,華強集團旗下企業華強文化科技集團,與伊朗山曼‧高斯達公司簽約,在伊朗共同建設「方特卡通動漫園」項目。該主題公園建成後,將成為伊朗規模最大、最先進的文化產業主題公園和旅遊景區。該項目涉及中方投資達8000萬歐元,它的簽約,使大陸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大型文化主題公園出口國。

華強集團還在中國進出口銀行的支持下,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主題公園整體打包輸出到烏克蘭等多個國家,這模式成為大陸文化產業出口領域的一大亮點。

「目前我們的目標是學習迪士尼,超越迪士尼」,華強集團董事長梁光偉說,集團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創新,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高技術含量以及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的文化主題公園,大量地輸出到國外。

創建於1979年的深圳華強集團,原為廣東省屬大型國有企業,主導產業一直是電子專業市場、電子製造和製糖造紙,直到2001年,集團才開始涉足文化產業。

靠出售硬件來拉動軟件,創造市場需求來推動生產,這是深圳華強集團「產業鏈」戰略的核心理念。一座主題公園除了規模宏大的基礎設施和硬件設備的建設,還需要大量的文化產品,如動漫、電影、遊戲、文化衍生品等與之配套。如此巨大的需求必然會反過來刺激文化企業的生產。今年華強集團將完成130集二維動畫片「海螺灣」,68集三維動畫片「恐龍危機」,150集手偶動畫片「新星小鎮」的製作。

華強集團今年文化產業的利潤可達5000萬元人民幣,明年有望超過1億元,後年的利潤則可2.5至2.7億元。

【2008/10/31 聯合報】


【知識通訊評論】巴西庫瑞提巴的城市典範




專題報導 10/01/2008
【知識通訊評論月刊七十二期】2008.10.01

打破新興國家都會難以兼顧蓬勃發展、規劃有序以及社會公平的常態,巴西南部大城庫瑞提巴市以交通規劃為核心,整合都市計劃、環境、社會及經濟政策,以居民的福祉為先的努力,半世紀來逐漸開花結果,成為金磚四國都市發展最出色的一顆明珠。

多數新興國家的大都市,往往有交通壅塞、空間擁擠、貧富差距懸殊、環境汙染嚴重、治安不佳等問題,縱使有些國家靠著先天條件或政府不同形式的強力介入,能解決其中一二,這些問題中的大多數仍是都會區生活品質難以跨越的障礙;先進國家尚且不易克服之,資源有限的新興國家更只能「先求有,再求好」。 

庫瑞提巴市(Curitiba)是巴西南部的第一大城,人口約一百八十萬(全國第七),若計入生活圈內二十五個鄰近城鎮的人口,則達三百五十萬以上。該市的經濟表現較人口數更為出色,創造超過一百七十億美元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為巴西全國第四高。但在各項數據之上,更重要的是庫瑞提巴居民享有的優良生活品質:便利的交通、免費的醫療照護及教育資源、雨露均霑的工作機會、既多且廣的遊憩綠地……等。一九九六年聯合國的「第二屆人類集居地會議」的主席稱讚庫瑞提巴為「全世界最佳創新城市」;庫市被視為都市發展的典範,被各國學界深入研究、政界頻頻取經,可謂實至名歸。

庫瑞提巴的優勢,除歷任領導人的遠見外,更在於交通、都發、環境、經濟等政策的高度整合。

高瞻遠矚,「人」暢其流

以技術層面而言,庫瑞提巴的成功,主要環繞著近四十年來,優異而創新的交通規劃。一九六八年,建築師勒納(Jaime Lerner)帶領著帕拉那省聯邦大學的團隊,提出了「三重道路系統」:兩條單向行駛的街道,之間夾以一條僅容兩公車專用道的街道。五條從市中心幅射而出的三重道路,以及將一條行人大量使用的馬路改為徒步街,有效解開了交通的死結。而精心設計的公車系統,以及由交通帶動的都市計畫,讓庫瑞提巴市在都市成長同時,維持交通的暢行無阻。

一九七四年起,庫瑞提巴的大眾運輸系統已經頗具特色。公車網路四通八達,並採用特製的低底盤、寬車門公車,讓服務效率最大化,也提高了乘客的舒適度。不斷演進的公車系統一直扮演著庫市大眾運輸的主軸:除連結住宅區與鬧區的傳統公車外,各式公車專用道、直達車一應俱全,還有連結住宅區,避開交通繁忙的鬧區的住宅區公車;至二○○一年,該系統每日運量已達兩百一十四萬人次。

公車系統的限制是每車運量不足,或曰「乘客─駕駛比太低」;但庫瑞提巴一向勇於嘗試公車本身的創新設計,也逐漸克服此問題;勒納擔任市長任內,請瑞典沃爾沃(Volvo)公司為該市特別打造了能容納近三百名乘客的公車,突破了這項先天劣勢。據勒納後來在市長任內的評估,類似地鐵的中高運量捷運系統造價是輕軌系統的十倍,而輕軌系統建置成本又十倍於公車專用道系統。庫瑞提巴市靠著數十年來的先見之明,以公車大眾運輸一路帶動都會區的發展,並有計劃地擴張城市以疏散人口、維持交通及環境品質。

庫瑞提巴的發展,比起世界許多城市為了在交通已然打結的人口密集區砸重金興建捷運,來追趕運量需求和減低污染的大計畫,更為成功。庫瑞提巴的公車運輸系統,以及現行的多截式公車,成為許多國家城市仿效的對象;從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厄瓜多最大城瓜亞基爾,乃至美國洛杉磯「橘線公車捷運」。

交通政策的效益不只在改善交通本身。據長期在庫瑞提巴市服務的官員回憶:交通線路一旦建置完成,沿路的居民往往也開始自發性地改善市容、修繕房屋,而這又創造了更多經濟活動和工作機會,形成良性循環。

便捷的大眾運輸,也為庫市的產業發展提供了不少優勢。在巴西其他大城,市民通勤的平均時間可能高達四小時;相對之下,庫瑞提巴市民很少需要花超過一個小時的車程上下班;而且,單一票價制對長途通勤者具有一些補償效果。而且,大眾運輸建設走在區域發展之前,也讓城市的規劃容易許多。

工商區和住宅區間隔交錯,而非互相混雜或距離太遠,使產業獲得人力供給的優勢,居民也兼得通勤便利和生活品質。庫瑞提巴的南環線(Circular Sul)連結了企業育成、職訓中心、所需的的各項資源以及人口密集區,為對創造就業機會和經濟均富有較大貢獻的中小、微型企業,提供了存活、茁壯所不可或缺的養份。

細膩手法,人民第一

庫瑞提巴的日裔前任市長谷口(Cassio Taniguchi)曾提出宣言:「在我的觀點中,城市,人民居住的城市,是國家前進的動力。城市是家、是工作場所、是休閒娛樂之處。市民,則是這個大家庭的靈魂。」谷口承襲的卓越傳統,是庫瑞提巴以民為本的精神。除了前述的大眾運輸規劃外,庫市在社會、環境等政策領域上也可見此風格。例如,環境髒亂擁擠的貧民窟曾是庫瑞提巴發展的一大障礙;相對於其他國家城市採取的忽視或以「公眾利益」為名的鐵腕拆遷政策,勒納擔任市長時,採取「垃圾換公車票」、「垃圾換雜貨」等政策,市容立時清淨。

庫市的交通建設,在市區很快地帶動了居民自發的市容美化、房屋修葺更新等;在外圍地區,此益處卻不明顯,原因是這些地區過於貧窮,無法自力改善生活環境。政府採取的措施,則是輔助民眾,創造適合該區居民的就業及經濟發展計劃。當局提供的免費醫療保健、托育照護、教育資源,更讓居民有餘力提升生活品質及社區環境。政府提供的基本資源如同火苗,點燃市民的自尊和能力,推動城市進步,也縮小了貧富差距。

小「城」本,大收穫

對於開發中國家的地方政府而言,資源的不足,往往是建設上的一大挑戰。幾十年來,巴西的庫瑞提巴當然也得面對這項令人頭痛的限制;然而,庫市克服種種困難時靈活而有創意的手法,造就了其卓越不凡。

「垃圾換公車票」、「垃圾換雜貨」等政策,改善了市內貧民區的髒亂問題;勒納在庫瑞提巴附近充斥垃圾的水域,也援引這個成功經驗。市政府論重計費,收購當地漁民從水中打撈出的所有垃圾。比起發包雇請企業清運水域中的垃圾,庫市的作法以相對甚低的成本達成了所需的效果,並且直接照顧基層漁民生計(尤其平衡了漁民在漁業淡季收入匱乏的問題)。

庫瑞提巴數十年來「交通建設引導都市計劃、區域發展」的策略,也容許了該市以「公車式捷運」的低成本,作到其他城市斥資興建中高運量捷運、輕軌的效果。庫市的公車系統規模和效率均優,是世界少數公車不需依靠政府補貼的城市之一,這也減輕了市政府財政上的後顧之憂。而庫市在公園綠地的發展,更是一個以較低經費,卻達到數倍、多重效益的例子。

河岸的平原是城市裡美麗的風景;但暴雨時可能淹水的河濱,站在市政府的角度,毋寧說是一顆不定時炸彈。經費充裕的都市(例如美國的紐奧良、沙加緬度)砸大錢建造維修堤防;庫瑞提巴則在一九七○年代就逐步將河岸規劃成休閒、公園用地,開發上也以保留自然景觀為主,省下了修築堤防的大筆預算。至今,庫市已是市民平均享有公園綠地面積最大的城市之一;其增進的環境品質,以及預防過度開發的河岸地區淹水損失的效益,更難以估量。

河濱公園裡生長迅速的草地,換作是其他的市政府,只怕是想到編列修剪經費就頭大。在勒納市長任內,市政府的解決方案是「放羊吃草」;屬於公有財產的綿羊,反而貢獻了市府推出的兒童計劃所需經費。根據一九六五年即任職庫市的谷口前市長回憶,公園的開發,在七○年代市政府的施政方針中,屬於「休閒娛樂計劃」項下的建設。以當時統治巴西的軍政府觀點,有關休閒娛樂的方案均屬多餘;於是庫市改弦易轍,將公園的建設移至「防洪計劃」項下,終獲軍政府認同。這項軼事說明了,庫瑞提巴當局的靈活思維,也是其施政常能綜得環境、康樂、社會公平、財政、交通等各種軟、硬性效益的原因之一。

庫瑞提巴市政「前瞻、利民、創意」的三大優點,以及政策規劃上,整合都市計劃、環境、社會及經濟等多方面政策的用心,讓庫市從不起眼的一般區域級大城,發展成繁榮幸福的世界級都市規劃典範。在都市化逐漸成為人口分布主流的今天,庫瑞提巴的經驗,值得各國的新興都市,以及規模持續發展的現有都市學習。


《engadget》喇叭也有熊庹,五種角色任你選



原始網址
http://www.coated.com/headphonies-small-speaker-big-attitude/

《視覺中國》經濟危機:米蘭傢俱遭遇的新挑戰



经济危机、环境危机外加设计师的神经过敏,本届家具展上,许多设计师放弃了“色彩鲜艳的现代性生活”的冒险,转而重新思考人类“困难重重的未来生活”。一股趋向于收敛的“生存主义者”设计风潮流行起来。

对于一个收成建立在说服人们挥霍银子,购买一些非必需品的行业而言,今年的市道真是坏透了。就在经济萧条、信贷紧缩、房贷危机、银行不堪重负、消费者信心日渐萎缩,这么个极不明朗的大背景下,一年一度的米兰国际家具展在上月拉开了帷幕。往年,这里向来充斥着大量限量版的“装置艺术”,等待买家不惜掏出“天文数字”收入囊中,然而,今年则全然不同。

在人满为患的米兰,要说任性的购买者正悄悄溜走,可能没有人愿意承认,但是,设计师们却无法不被弥漫在设计产业的沮丧心情所影响,即便最古灵精怪的设计师也是如此。当西班牙新一代设计天才杰米·海恩(Jaime Hayon)用尽浑身解数地用意大利马赛克品牌Bisazza包装出一架巨大的飞机时,却也同时极为中规中矩地完成了Moooi的Elements系列。当你正对着荷兰设计组Studio Job设计的镶满施华洛世奇水晶的巨型地球弹眼落睛时,他们为荷兰陶瓷生产商 Royal Tichelaar Makkum设计的代夫特花塔,却是锐气可言。

经济危机、环境危机外加设计师的神经过敏,本届家具展上,许多设计师放弃了“色彩鲜艳的现代性生活”的冒险,转而重新思考人类“困难重重的未来生活”。一股趋向于收敛的“生存主义者”设计风潮流行起来。它们造型细长、不占地,常常反映出原生态美学,不少品牌推出色泽更深、稍带诡异意味的哥特式风格设计,常常一件产品具有多种功能,且同时使用可回收的原材料。年轻的西班牙设计师Nacho Carbonell的作品“演变” (Evolution)就颇具代表性,金属框架糊上旧报纸做成的混凝纸(papier-mâché),将废弃的塑料椅子连接起来,设计师解释道:“坐在这个位子上,你可以逃离一切,我想给人类日常生活提供一个庇护所。”

这种“返璞归真”的设计理念,即便在徳国设计师Konstantin Grcic、荷兰设计师Hella Jongerius以及法国的Bouroullec兄弟这等热衷于推出技术至上型产品的大师手中,也得到了推崇。Konstantin Grcic为Plant设计的整体成型塑料悬臂椅Myto,使用了BASF公司的高流动性工程塑料,原始的直线形且简洁明了,毫无多余修饰。

然而,设计师仅仅是一个方面,设计工业的命脉更多地掌握在制造厂商的手中。参展商、英国家具设计及制造公司Established & Sons的总裁艾尔斯塔海厄·威利斯预测道:“在当前这个经济困难时期,只有那些敢于超前思维、不断创新的公司才能越发变得壮大起来。”在米兰家具展上,大多参展的欧洲厂商为家族或私人股权团体拥有私营公司,与上市公司相比,它们在经济低迷时期更具灵活性。譬如,资深的伦敦和纽约古董商Mallett推出的Meta当代家具藏品系列,虽然它们价格不菲,却似乎颇为走俏。

此外,经济不景气虽然对家具业的成熟市场,如北美和西欧市场,波及较大,但在如中国、印度及海湾国家的新兴市场,发展势头仍然强劲。“虽然美国市场一直不错,但我们还是要现实一点,”意大利著名的Flos灯具公司主管Piero Gandini说道,“既然其它行业已经被经济影响走下坡路了,那就迟早会波及我们这行。亚洲市场的潜力是不容忽视的。”针对这块黄金宝地,欧洲公司纷纷亮出了历史底蕴这块“王牌”。世界顶级银器制品品牌法国的Christofle、世界一流的家具设计制造商意大利的Porro正分别忙碌着复刻Gio Ponti(意大利著名设计师)和Bruno Munari(法国当代设计大师)当年的经典作品。芬兰的Artek家具公司眼下也正在重新生产由芬兰设计大师Alvar Aalto、Kaj Frank及Tapio Wirkkala于上世纪中叶所设计的家具产品。荷兰陶瓷公司Royal Tichelaar Makkum已有百年历史,名下出品的17世纪代夫特陶器现代仿品需要耗时6000个小时的工艺。由Studio Job、Jurgen Bey 及Hella Jongerius等人根据一对收藏于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的古代棱锥形花瓶为灵感设计的作品,每只售价在12万美金左右,开展的翌日就被一抢而空。

环保是老生常谈了,但由于原材料价格、能源费用、油价造成运输价格的不断增加,以及必须购买碳排放量的各种规定的出台,对于严重依赖物质材料的家具业来说,“可持续性”材料的研发在行业低迷期也越发迫在眉睫。在此次米兰国际家具展上,Artek家具公司、荷兰的前卫设计团体Droog Design以及总部位于纽约的有“材料库房”之称的材料研究机构Material Connexion都推出了“可持续性设计”的展览主题。

Wednesday, October 29, 2008

【三聯生活周刊】一位摄影师与50张瘟疫的面孔

一位摄影师与50张瘟疫的面孔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摄影 国际 照片 James 摄影师 战地 面孔 Nachtwey 詹姆斯·纳希微

2006年,920万人被诊断为结核病(TB),170万人死亡,平均每18秒钟1人,几乎全部在发展中国家。TB的两种变体——多重耐药性结核病(MDR-TB)与极端耐药性结核病(XDR-TB)的出现与蔓延,使人类再次回到“TB的前抗生素时代”,但世人对这种潜在的全球性流行病威胁却茫然无知。从西伯利亚寒冷的监狱到柬埔寨湿热的乡村诊所,著名的战地摄影师詹姆斯·纳希微(James Nachtwey)用5个月的时间游历了7个TB肆虐最为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拍摄并记录这场古老瘟疫带给人类的新灾难。


一年前,詹姆斯·纳希微得到TED基金会的10万美元奖金——这个基金会每年为3个人提供10万美元,帮助他们实现一个“改变世界的心愿”——他的心愿是,利用他的摄影机,提高全世界对耐药性结核病的认识(这种病曾被“无国界医生组织”评为2007年最被遗忘的十大人道危机之一),并展示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力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的拍摄是秘密进行的。


10月3日,纳希微的50多张照片,以重磅炸弹的姿态向全球发布。世界各地50多个城市街头的大屏幕,包括纽约林肯中心、伦敦国家剧院,连续播放;同日出版的《时代》周刊用8个页码刊登这组照片;同时,TED网站也以幻灯片视频的形式发布这组故事,以病毒传播的势头传遍整个网络。这种夸张的宣传方式与纳希微一贯低调的处世风格很不相符,但无疑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一个摄影师凭借50张照片掀起一个震惊世人的全球性议题,是互联网时代才有的故事。


关于TB的卷土重来,世界卫生组织和非政府组织(NGO)有许多骇人的数字,而纳希微做的,是为这些数字加上一张人的面孔。


在一张照片中,一个瘦骨嶙峋的男孩,手臂伸展仿佛在祈求,但目光漠然地盯着天花板,他的母亲温柔地将他抱在怀里。这个男孩叫Chan Thai,12岁,柬埔寨乡村一个农家的孩子。他在家中因高烧和抽搐突然昏倒,被送到医院。摄影师的快门按下之前,他正遭受脑膜结核引发的剧痛,精神上处于一种混乱状态,所以,他有那种空白的、遥远的眼神。50多张照片中,你会看到许多相似的眼神——像那个白发老人盘腿坐在病床上,靠向床边的氧气筒,茫然凝视着不远的地方。那种眼神让人灵魂无法安静。


很多照片是在极近的距离里拍摄的。这些人愿意让这个扛着相机的陌生人进入他们的生活,记录下他们如此悲伤、私密、无助的时刻,是因为他们希望外界看到他们的处境。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自己的声音,这些照片给了他们声音。黑白的画面,干净、冰冷,又涌动着灼热的痛苦,在纳希微的照片面前,文字是无力的。

詹姆斯·纳希微出生于纽约,成长于60年代,越南战争和美国民权运动对他影响至深,“我们的政府说的是一回事,照片说的是另外一回事,我相信照片”。他认为,是照片激发了美国人对战争和种族主义的反抗,它不仅记录历史,而且改变历史,“当照片变成集体意识的一部分,意识演化为良心,变化不仅变得可能,而且不可避免”。在这种理想主义的支持下,大学毕业后,他自学摄影,当过船员、卡车司机、新闻助理,直到1980年,才正式作为一名自由摄影师独立工作。他追随的是罗伯特·卡帕的传统——“一个故事不一定要兜售什么,同时也是给予。”他获得过5次罗伯特·卡帕金奖。
作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战地摄影师之一,纳希微一生走过大半个地球,南爱尔兰、朝鲜、阿富汗、卢旺达、南非、波斯尼亚、车臣、耶路撒冷、科索沃……见过这个世界无数恐怖悲惨的人和事。战争、贫穷、饥饿、毁灭、死亡,他的镜头为这些抽象名词赋予一张张具体的、饱受摧残的面孔,让人窥见苦难中千疮百孔的灵魂。“我是一个见证者,这些照片是我的证词。”他说,“我所记录的,不应遗忘,永不该重复。”
也许是多年的战地摄影经历,使他变成一个十分沉默的人,极少有笑容,显得过分严肃。在罕见的发言场合,他的声音低沉、缓慢而平静,几乎没有起伏,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无论这个事实如何地惨烈辛酸。他的克制使他看上去像一个禁欲者,但他的愤怒、挫折、悲哀和怀疑都倾注在照片里,尤其是愤怒。“多年的战地摄影师生涯里,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是如何处理愤怒,把愤怒转化为一种能清晰视野的能量,而不是遮蔽我的视线。”80年代末期,他前往苏丹拍摄当地的大饥荒,《生活》杂志给了他一台录音机,让他在每天工作结束后录下自己的感受,作为照片的图说。他拍回了很好的照片,但磁带却是空的。因为他害怕谈论自己的体验,哪怕是对着一台录音机,也会消解他的愤怒,他需要愤怒使他的照片尖锐。他的照片因此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将人拉入现实的深处,恢复对苦难的感知力和同情心,开始关心那些比他们更大、更重要的东西。
拍摄TB,与拍摄战争、饥荒的理由是一样的——记录那些不应被遗忘、被遮蔽的真相,记录人性的挣扎,唤起人们在情感、智力、道德上的回应,并付诸行动。当重大的悲剧发生时,人们是愿意知道的,而且希望能做些什么,帮助改变那些身处不幸与不公正中的人的命运,这是他一直深信不疑的。

詹姆斯·纳希微第一次对TB感兴趣是在2000年,《时代》周刊派他前往南非拍摄艾滋病专题,他发现艾滋病总是与TB并行,因为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系统非常脆弱,极易受到TB病菌的感染,而且在感染之后,无法表现出可识别的症状,比如咳嗽、肺部阴影,血液中也难以检测,因此十分棘手。
事实上,极端耐药性结核病最早引起医学界的关注,正是源于2006年发生在南非祖鲁兰德一所教会医院的一场流行病。医生发现544名TB病人中有221人对一线抗TB药物产生耐药性,转变成多重耐药性结核病,即MDR-TD,不久,这些病人中又有53人发展为极端耐药性结核病,即XDR-TB,能耐受全部7种抗结核药物,包括全部一线药物以及几种二线药物,而且全部HIV阳性。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53人中的52人死亡。
不像HIV病毒,TB病菌本是可预防、可治疗的。通过第一线抗生素药物,比如利福平和异烟肼,只需6~8个月的时间,普通的TB病例是很容易治愈的。但在此期间,如果疗程中断或者不能有效管理,就可能出现耐药性,变异成MDR-TB,必须改用二线药物治疗,如喹诺酮、卡那霉素、卷曲霉素或者阿米卡星,服药过程更加繁琐,并伴有危险而痛苦的副作用,时间更可长达两年。对病人来说,每天的服药过程都是巨大的折磨。如果中途放弃或者出了差错,病菌继续对二线药物产生耐药性,则变异成XDR-TB,不仅治疗成本极其昂贵,而且基本上无药可救,因为根本就没有三线药物。
作为人类已知的最古老、最致命的疾病之一,关于TB最早的证据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木乃伊。科学家估计,过去400年,TB在全球范围内杀死了20亿人,更多的人因它而残疾、失明。1945年,链霉素的问世使TB不再是不治之症。此后,利福平、异烟肼等抗生素药物的相继合成,令全球TB患者的人数大幅减少。一度人们甚至以为TB已被消灭,但事实并非如此。近几年,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蔓延,一些国家的卫生系统太久忽略了TB的威胁,TB在世界各地死灰复燃,非洲、俄罗斯、中国、印度……它是典型的“穷人病”,绝大部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的城镇和乡村。在南非,TB与艾滋病密切相关;在俄罗斯,TB的高发则与经济衰退和政治动荡相连,很多人感染TB,是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被药物、酒精和糟糕的营养状态拖垮。更值得警惕的是,TB变异出了更加强大而致命的耐药性结核病菌株——MDR-TB和XDR-TB,尤其是后者,万一失去控制,将是对公共卫生的严峻威胁。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全球范围内有50万MDR-TB病例,其中15%~20%可能是XDR-TB,49个国家报道过这种病例。XDR-TB经过变异之后,不仅异常强大顽固,而且很难诊断——TB可以在一天之内得到诊断,而XDR-TB要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并且需要昂贵仪器设备和专业人员。
“我们还在否认,问题有多严重,以及还会变得多严重。”哈佛医学院的社会医学部主任吉姆·金说,“我们又回到了TB的前抗生素时代。我们太害怕回到那个起点,但我们已经在那里了。”
30年暴露在危险与冲突、痛苦与绝望、暴力与混乱中,需要有强大的内心力量,才能免于变得愤世嫉俗、消极遁世。纳希微受过五六次伤,感染过可怕的疾病,但内心始终坚守着一种怪异的乐观主义。他的照片中,无论处于怎样的苦难,总能看到一种生之亮色,人与人之间善意的安抚、温柔的触摸,绝境中生存的勇气。他始终坚信照片有改变世界的力量——摄影是一种介入,它能唤醒公众意识,造成公众舆论,最终付诸行动。从这个角度而言,他的照片对TB是一次及时的介入——在他的照片公布不久,美国总统竞选人麦凯恩和奥巴马都宣布了各自对抗TB的计划。

水晶中控台 VOLVO S60



厲害了吧
但有一種很娘的感覺…
男人會買嗎?
(點標題看內容)

Thursday, October 02, 2008

《破報》ㄧ滴棕欖油就是一滴普南族人的血─悼普南族人三十年抗爭



文/陳韋綸

近來馬來西亞執政黨巫統升旗山區會主席伊斯邁於選舉之前發表「華人寄居論」,引起一陣譁然,而稍早政府又以「煽動族群議題」為由啟動「內安法」逮捕三名反對黨議員、部落客以及記者;當媒體將焦點放在印尼裔與華裔民眾對於政府在就業、教育以及住屋方面的歧視政策之不滿時,婆羅洲原住民部落之聲─普南族(Penan)─滅頂於這一連串的報導中。

普南族於此月初遴選出五位部落領導人,結果遭到政府否決;根據長期從事普南族生存抗爭的NGO團體說:「政府當局企圖以伐木公司代表取代當選的部落領導人。」早在八零年代第一個伐木公司進入婆羅洲東之後,普南族便開始在雨林入口設置路障進行抗爭,然而曾是鎂光燈下的雨林議題,二十年之後再也挑不起媒體的興趣。普南族仍在對抗,但是Long Sayan部落的領導人Ajang Kiew感嘆地說:「這是一場被遺忘的抗爭。」

一個、兩個、三個、四個:抗議人士相繼失蹤
自八零年代起,沙勞越地方政府一方面給予伐木公司執照,一方面拒絕承認普南族對於土地的所有權。當普南族賴以維生的雨林因伐木行為面臨遽變時,他們開始與伐木公司、當地政府以及警察對抗。然而整個抗爭過程可說疑雲重重:八零年代便進入婆羅洲的瑞士籍雨林運動者Bruno Manser於兩年前失蹤,至今生死未卜;而長期領導巴朗地區普南族對抗伐木公司Samling的部落領導人Kelesau Naan於去年失蹤,其屍體在部落鄰近地方被發現。約莫九二年時,媒體不見任何關於普南族的報導,Ajang Kiew說:「政府開始宣傳普南族的生活正在逐漸改善。」此時Samling以及Rimbunan等伐木公司亦先後進入沙勞越:

根據蓋亞那當地媒體報導,Samling於該國的子公司日前的「一項刨木工廠的投資計畫誤導該國森林委員會而遭到調查。」

Rimbunan Hijau是綠色和平組織長期追蹤的目標,也是巴布新幾內亞最大的伐木公司;根據世界銀行的估計,該國約有70%的伐木行為都屬違法。

放把火燒了普南族人的房屋!
是棕欖油讓普南族對抗爭幾近絕望:根據統計,印尼與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面積約為地表雨林的4%,卻出口80%以上的棕欖油;為了將雨林轉為可耕作的農地,「砍了、放把火燒了」(slash and burn)被認為是最迅速而有經濟效益的方法:砍伐後的木材可抵消雨林轉用農地約40%的開銷,而為了使土地有足夠的養分,焚地(釋放土地中的營養物)與施肥都是必要的過程。這是雨林傳統耕作方式,但是放火燒了160萬公頃的雨林地卻是另外一回事:在轉換的過程中,83%的雨林物種將會消逝於地表上,讓生物鏈更加脆弱,而肥料亦將滲入河流之中,污染飲用水來源。大公司在大肆砍伐之後,開始在原本的土地上種植棕欖,結果普南族人的飲用水源受到汙染,並且再也無法依賴狩獵維生;此外,雨林內非法使用童工時有所聞,儘管伐木公司辯稱棕欖種植將有助於部落發展,然而實情是其承諾的學校、醫療及其他生活建設跳票、普南族也沒有得到工作保障;如果有2個農民依靠棕欖賺取工資,將有44位普南族人失去賴以維生的雨林。

Monday, March 24, 2008

【聯合報】 我說台灣好 沒人信


2008/03/25
【聯合報╱本報記者賴素鈴】
羅斌(Robin Ruizendaal),國籍:荷蘭,年齡:45歲,在台:14年,現職:林柳新紀念偶戲館館長。記者賴素鈴/攝影
在羅斌看來,台灣是個「很急,又很友善」的地方。這個很懂布袋戲的漢學博士,因研究布袋戲曾在廈門住過幾年,羅斌說,比起大陸,台灣實在太自由了,而且東西又好吃。

我愛紀露霞 也愛嚼檳榔

一九九四年在台灣定居下來,羅斌愛嚼檳榔,還愛聽文夏、紀露霞的台語老歌。
問:你認為台灣人的性格有何特色?
答:台灣人很急,又很友善。要了解一個國家,就看他們的交通,台灣人喜歡闖紅燈,騎摩托車的人多,騎腳踏車的人少,都很急很急;什麼可以賺錢就一窩蜂,蛋塔熱門就開一堆,一下子又全不見了。


台灣人很急 可是很友善

紐約人也很急,但很不友善,台灣卻很有人情味。我有時買東西忘了帶錢,對方都會說:「下次再給好了。」很信任別人。
問:你住在大稻埕快十年了,覺得這個地方有何特別?
答:大稻埕是台北的發源地,不像台北東區和新加坡、香港都差不多。大稻埕像鄉村一樣有人情味,又有台北味。

大稻埕社區 像東京淺草

這幾年來,大稻埕的變化很大。容積移轉的政策帶來非常正面的影響,很多有良心的建築師用傳統的方法、材料修復,甚至把新房子拆掉用傳統的方式重蓋。不像淡水,淡水以前很可愛,現在就是個噩夢;或是在鶯歌老街,老街沒有老房子,很可怕。
現在霞海城隍廟因為月下老人變得很紅,很多年輕人會進來社區裡,這樣很好。我覺得這個社區會慢慢變得像東京的淺草,變成老街觀光區,但更有意思,因為大稻埕更完整。
最無聊的是年貨大街,一年比一年糟糕。應該要好好規畫、包裝,要不然變得像夜市一樣,就沒意思了。

人道看歷史 別在乎族群

問:你曾經策畫幾次十七世紀荷蘭與台灣的展覽,有什麼感想?
答:以前的歷史觀點都是我們最好,別人不好;以前荷蘭人說荷蘭很厲害,征服全世界,現在也說那是不好的行為。這種歷史的概念一直在變。我希望大家能用更人道的概念來看歷史,而不是從族群本位出發而已。
台灣的歷史在這五十年一直在重寫,我覺得這是很健康的一件事,是成長的;這裡面有很多錯誤、溝通,卻是民主化必然的過程,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

想去中國化 讓他們玩嘛

即使去中國化的討論也都很健康,因為大家可以罵,而不是什麼都不能講;只要是討論,表示公民夠聰明,夠成熟。
很多人擔心去中國化的影響,我覺得「讓他們玩一下嘛」,沒關係。反正台灣社會不是由政治家決定的,而是由台灣民眾跟股市決定。

不是台灣亂 而是媒體亂

問:你住在台灣,最不喜歡台灣的哪一點?
答:媒體。台灣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媒體創造不存在的現實,只為了不斷刺激感官,不是性就是暴力或明星。我在國外的朋友都問我:「台灣是不是很亂?你住在台灣不是很危險?」
很多媒體呈現出來的,跟台灣都沒什麼關係。媒體如果只關心自己島內的事情,或是誇張灑狗血,對台灣真的很不好。
問:如果要介紹台灣,你會如何說?
答:在台灣,生活可以過得方便又輕鬆,經濟水準也不輸歐美。可是誰會相信你呀?西方人把上海當成亞洲的夢想,連台灣人都要跑到大陸去。我說台灣好,沒什麼人聽得進去;如果每個人聽聽別人的話,就世界和平了。

【2008/03/25 聯合報】

Thursday, March 20, 2008

[蘋果日報]調查員 個性積極主動月薪7萬


在外電新聞或電影中常會看到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探員的身影,在台灣,法務部調查局的調查員也是同等角色,專門負責緝毒、查貪汙、內亂防治等調查工作。他們雖然是公務員,但具有司法警察的身分,所以個性多半沉穩嚴謹、行動力強、反應也要很快。報導╱楊琇雯 攝影╱黃天佑

有基本法律知識
每年大約8、9月會舉辦調查員特考,去年剛通過考試的黃俊嘉與陳榮煇,大學分別念傳播與地政,在大部分都是法律相關科系畢業的調查員中,是較特別的。他們兩個在報考前都有參加補習班,並異口同聲說:「英文很重要」。除了筆試之外,口試時也希望能用英文做簡單對話,因為調查工作有區分不同執掌,共同科目有國文、英文、法學知識,還會依報考組別加考專業科目,如財經實務組加考稅務法規、貨幣銀行學等;醫學鑑識組則加考生物化學、遺傳學等。

錄取後受訓1年
曾在電視台做過編譯的黃俊嘉提到,小時候喜歡看影集《X檔案》,再加上長輩從事相關工作,所以一直對於當調查員有很高的期待,他認為,自己的個性不是單線性思考,而是有組織力、邏輯分析能力強,這是調查員的基本特質。至於陳榮煇,則是因當兵時在海巡單位,對犯罪偵察工作產生興趣,所以在地政研究所還沒畢業時,他就通過了調查局人員特考。通過考試的調查員必須集體受訓1年,期間每個月約有4萬元的薪資,結訓後分派到各單位,月薪約7萬元,看似待遇很好,但受訓的辛苦也常讓人無法適應而離訓。

專家說 人員機動性要高
調查局聯絡室主任 劉禮信
調查員雖是公務員,但因工作內容機動性高,所以個性都較活潑、主動、積極,太寡斷獨行、孤僻、無法服從的人,可能無法勝任此工作。

緝毒工作善觀察
北市調查處機動組組長鄭嘉駒提到,緝毒工作危險性很高,且因需要跟監、擔心走漏風聲後嫌犯逃跑,所以徹夜工作、外地出差是很常見的,必須要有犧牲家庭時間的心理準備。

機警敏銳抓毒犯
有時要和嫌犯玩「心理戰」,說不定攻堅時剛好和嫌犯搭同部電梯進大樓,為免引起注意,還要臨機應變換樓層,削減嫌犯的懷疑。鄭嘉駒說:「嫌犯很敏感,我們若沒有很好的觀察力與機警的反應力,根本抓不到人。」
有一次抓到毒犯時,問他為什麼要製毒,他竟然回答:「我這是製藥,技術好的話,對人體是無害的!」緝毒工作要能預測毒犯的行為、洞悉他的想法,並且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偵破,工作壓力其實不小。

工作內容不曝光
調查局中還有專門負責偵辦詐欺、違法證券交易、洗錢防治等單位,調查局北區機動組第二組組長溫俊雄說,從發案、立案、搜索,都需要嚴密觀察、蒐證、看懂財報,是「已發生事實」的掌握;而緝毒因必須有人和物品同時結合發生,所以要能事先預測,算準「未來會發生」的契機。而「經驗傳承」對調查員來說很重要,可少走許多冤枉路,但調查員都必須守得住秘密、工作內容不曝光,最好能在時間壓力下做完自己的事,並且又能支援同事

專家說 隨時保有服務熱忱
調查局聯絡室主任 劉禮信
與國外相較起來,台灣調查員人數偏低。除繁重的工作量,我們也要求調查員必須有24小時服務的熱忱。

鑑識組 技術要跟得上時代
調查局也有較靜態的工作,像是化學鑑識、醫學鑑識。調查局第六處化學科科長胡仕雄,大學念的是藥學系,他說:「要有隨時update最新檢驗科技等資訊的能力,想從事這份工作,必須看很多國外資料。」即使是待在內部做實驗的調查員,也不能只想著趕快下班,因為常有許多急件檢體,即使下班了也要回到辦公室接案件,在案件進度和法律保護人權的雙重壓力下,說他們是效率高的實驗人員也不為過。

專家說 參觀調查局可更了解
調查局聯絡室主任 劉禮信
對調查局工作內容有興趣的人,可團體預約參觀調查局,依年齡層不同會有不同重點。而報考條件依考選部公告,基本上是30歲以下,考試時有口試,所以表達能力不能太差。

[蘋果日報]尼泊爾 加德滿都


2008年03月16日 報導、攝影╱梁佩芬

探佛塔 尋日出美景
尼泊爾,這個曾經動蕩過一陣子的國家,讓她的觀光業大大下跌;但這趟我造訪首都加德滿都(Kathmandu),發現旅客又變多了,大廈、車子也多了,不過居民依舊淳樸,一樣隨處可見古老廟宇與購物街,瀰漫濃厚的禪意;此外,尋訪尼泊爾,也別忘了登山健行,一探絕美日出喔!

造訪加德滿都的第一站,我來到了全尼泊爾最大的博德納特佛塔(Boudha Stupa),在這座直徑長達43公尺的佛塔附近住了2000名西藏人,每天早上有大批的信徒在佛塔前祈福,稍不留神,還以為自己到了西藏,來到這裡朝聖的人都圍著佛塔順時針而行,基本上要走完3圈才行。
雖然我不是信徒,但為了顯示我的誠意,也走了約400多公尺才離開。在博德納特佛塔附近還有31間廟宇,若真要仔細參觀,相信3天也走不完。
尼泊爾的人民大多信奉印度教,卻因當年成吉思汗打到尼泊爾,將佛教與這裡的宗教混和了,無論建築、生活習慣也受很大影響。如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杜巴廣場(Durbar Square),自15世紀加德滿都皇帝King Ratna Malla建立了皇宮廟宇後,2001年仍是尼泊爾國王的辦公室,所以建築上可看到古老的5層梯形大樓、及甚具歐洲風味的矮小平房。
廣場最大的賣點,也就是尼泊爾聖女Kamari的居住地,她終年不可離開房間、雙腳也不可著地,就算樓下有大男孩正在玩足球玩到嘻哈大叫,聖女都只可從小窗戶偷看,相信她一定很羨慕我可以悠閒地走逛吧!

輕鬆健行 眺賞群山
尼泊爾還有另一項盛行的活動,是登山賞日出。對於登山愛好者來說,造訪尼泊爾攀上聖母峰,是畢生的夢想,但對於平凡如你我來說的旅客,尼泊爾的山雖高,卻不會拒人於千里之外;這趟我以健走的方式,循序漸進一探神秘的山群。
深入距離首都加德滿都45分鐘車程的濕婆普里國家公園(Shivapuri National Park),我嘗試靠雙腳走遍公園裡的小村子,公園裡多是平路,偶有陡坡,只是四周卻沒有小店提供補給。
走了3個多小時,越過兩三個山頭,經過無數倚山而耕的梯田,我們終於到達第一個小村落Mulkharka;雖然偏僻,但這裡有小旅館、餐廳等,生活機能不成問題。沿著梯田直上,又是另一村,太陽快下山了,我們也回Mulkharka村內的小旅館留宿1晚,等待明天出發到那加閣(Nagarkot)看最美麗的日出。

登高賞日出 光芒萬丈
位於喜馬拉雅山山脈下的那加閣,是著名的賞群峰聖地;一大清早、天才剛亮,我們便啟程出發,今天的路程較昨天長一點,而風景卻是截然不同,樹蔭少了,路更加陡了,不過卻能遠眺喜馬拉雅山山脈,一個個鋪了白雪的山就好像觸手可及般接近;步行了3個小時後,我們終於到了留宿的Hotel Country Side,在房間陽台上就可賞日出。
經過1晚漫長的等待,早上6點,一道橙光劃破長空,接下來的1小時,我站在陽台看太陽的出現,天空由黑變灰變藍再變白,橙橘色的太陽在不到1個小時的時間內,緩緩而升,金黃色的光彩逐漸放射在空中,時而和煦,時而閃耀,像是金黃色稻穗般的光線灑落在四周房舍屋頂,眼前美景令人驚嘆,幾天來攀爬的疲累瞬間消逝,再辛苦也值得!

順遊景點
市集尋寶 享殺價樂
位在杜巴廣場鄰近的市集,到處都是手工藝品、披肩、串珠飾品,令人眼花撩亂,貨物頗為經濟實惠,如純羊毛大披肩約160元台幣一條。其實這不只是當地人買日用品的市場,也是一個批發市場,大件如電器家具電話,細緻如工藝品、祭祀用的銅盤銅杯都有賣。
可惜如此便宜的市場,真要熟人帶路才有安全感,因小巷多且窄,又不是行人專用區,常有車輛擦身而過,每個十字路口也有間印度教廟宇,信徒絡繹不絕在下午時分魚貫去拜神,令已經多人的街道更加擁擠。

Pashmina是真是假憑誠信
在市場殺價是必須的,大部分都可以7折成交,不過最困難的是台灣人超愛的Pashmina,在尼泊爾到處都是,卻很難分辨成分,到底含100%、70%、或50%,既然不懂只有「相信」,但問了當地人後,他們竟然也是這樣,令我感到十分錯愕。不過通常一般羊毛製品比較便宜,最貴的則是Pashmina(售價約15-30美元不等),至於成分是真、是假,用過才知道啦!

特色住宿
飯店觀日出 視野壯觀
前往觀賞日出前1晚我們選擇下榻在Hotel Country Side這個飯店,它咖啡色外形,倚山而建,在房間露台便可看到10多個超過6000公尺高的山群,天氣晴朗時還可隱約看到位於波卡拉(Pokhara)著名的魚尾峰(Annapurna),可見視野多讚!

旅遊資訊
航班:可搭乘華航(02)2715-1212、長榮(02)2501-1999、國泰(02) 27152333等航空往香港或曼谷,轉尼泊爾皇家航空(02) 2511-6188班機,前往加德滿都。
簽證:落地簽證,首次申請美金30元。
匯率:台幣1元約為2.5盧比Nepalese Rupee(NPR)
時差:-2小時15分
電壓::230伏特
注意事項:
★不要生飲自來水,建議買瓶裝水。
★五星級飯店才有供應盥洗用具,建議自備。
★旅遊剩下的盧比若想要兌換回美金,或是辦登山許可,都需要出示兌換證明,因此建議在銀行兌換,而非黑市。
★若有登山打算,加德滿都各大飯店均有代辦,此外市區裡的塔美(Thamel)街,有多家旅行社可代辦行程。
相關資訊:
★尼泊爾旅遊網
www.welcomenepal.com
★Boudha Stupa 約45元台幣
★Shivapuri National Park約120元台幣
★Hotel Country Side (977)1-42221022
標準雙人房每晚約2340元台幣
www.hotelcountryvilla.com

[蘋果日報]奧地利凱茲堡 逛小鎮樂享滑雪


2008年03月18日 報導╱陸伊琳 攝影╱譚盈傑、陸伊琳
奧地利西邊有個叫凱茲堡(Kitzbuhel)的小鎮,是歐洲第3大滑雪度假勝地,4月初前造訪,山上白茫茫一片,雪的質地是滑雪者最喜愛的粉狀,摸起來感覺如爽身粉般滑溜,滑過後則立即上癮。

凱茲堡小鎮並不大,1天就可逛完!它之所以貴為歐洲第3大滑雪度假勝地,是因為可在這邊滑雪橫跨幾個山頭,起碼可滑個3~4天,加上雪道變化多,令滑雪愛好者趨之若鶩。
凱茲堡鎮內的建築色彩繽紛,置身其中彷彿來到童話小鎮,讓你捨不得離去。在市區旅遊時,我途經一座溜冰場,這裡夏天是碧綠如寶石的湖泊,冬天則幻化成白色世界,我忍不住下車,體驗在冰中起舞的浪漫。
第2天一早,登上Hahnenkamm纜車,再轉搭滑雪椅車(Chair Lift)上山頂。坐滑雪椅車時,最擔心的就是刺骨寒風,所幸當地新設會發熱的椅子,令人可舒服地居高臨下,欣賞四周壯麗的阿爾卑斯山脈雪景。
今年山下纜車站旁開設了滑雪裝備商店,山上也剛開幕全景餐廳,讓你邊用餐邊欣賞雪山景致。雪山上還有冰屋旅舍、小鹿農莊、戶外酒吧等,這些都只限冬季營業喔!

第1次造訪這裡的我,雖然不是滑雪高手,但也要體驗一番。馬虎的技術,讓我常在雪地打滑,但由於粉狀雪軟厚適中,滑倒了也不疼。滑累了,就躺在雪地上曬太陽,體驗另一種感受。
除了滑雪,當地旅遊局也提供免費遠足活動,有導遊帶隊。想刺激的人可選擇飛行傘,在高空尚飽覽雪山,或者可選擇攀登雪山。小朋友來這也不怕悶,小鎮附近有個Aurach野生動物園,裡面有很多當地的動物,我去了才發現,原來羊、鹿都分好多品種,真要我辨別牠們,還真有點難。

旅遊資訊
˙航班:
可搭華航(02)2715-1212經阿布達比飛往奧地利維也納;或可搭長榮(02)2501-1999經曼谷飛往維也納。
˙簽證:
持6個月以上效期護照正本、身分證影本、2吋照片1張、訂位紀錄等資料,洽奧地利商務代表團台北辦事處觀光組申辦奧地利申根簽證,約2785元
(02)2712-8597
http://www.austria.org.tw/
˙時差:-7小時
˙匯率:1歐元約49.4元台幣

相關資訊
˙Kitzbuhel滑雪Pass
1天約30.39歐元(約1501元台幣)、2天約55.94歐元(約2763元台幣),3天約78.89歐元(約3897元台幣);費用含纜車、巴士等
(+43)5356-777
http://www.kitzbuehel.com
˙Aurach野生動物園
Familie Pletzer, Wildparkweg 5, 6370 Aurach, Austria
(+43) 5356-65251
http://www.wildpark-tirol.at
每位約5.45歐元(約269元台幣)
˙element3雪地活動
Klostergrasse 8, A-6370 Kitzbuhel, Austria
(+43)5356-72301
http://www.element3.at

[蘋果日報]屏東瑪家鄉 文化園區探原鄉風情


2008年03月18日 報導╱廖玉如 攝影╱張世平
體驗是深入不同文化盛宴最快速的方式,隸屬於行政院的屏東瑪家鄉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將這個真諦發揮得淋漓盡致,推出一系列射箭、紋面、鞦韆、歌舞秀等活動,打破了山地、平地間的文化隔閡,只要150元即能一票玩到底、玩個痛快呢!

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坐落於屏東瑪家鄉,面積廣達82.65公頃,幸而園區備有原民裝置的免費遊園車,帶我勇闖原鄉盛宴。
一進入園區,觸目所及都是原鄉造景,除了當地所屬的排灣、魯凱族意象外,更加入達悟、卑南、泰雅等11族的元素。

盪鞦韆 擺臀鈴
在依各族群住屋仿建的房舍群中,穿插蘭嶼拼板船、鑲有陶壺、百步蛇紋的排灣吊橋、卑南學子研習狩獵技能的會所等,各族經典徽記盡在其中。
除了用眼睛探索原鄉外,園區裡的塔瑪麓灣區,還推出一系列精采的體驗活動,讓我玩個過癮。其中,我最愛的就是卑南族鞦韆,這原是祭典時,忌諱小朋友打噴嚏所興起的哄小孩遊戲,後來演變成慶典中的重頭戲。
老一輩的泰雅族人不分男女都有紋面的習慣,隨著老人凋零,在部落裡已很難看到這項藝術。我在兩頰貼上紋面貼紙,喬裝起泰雅姑娘;穿上臀鈴隨著步伐擺動,渾厚的鈴聲不停響起,即能感受賽夏族矮靈祭的氣氛。

學射箭 熱舞樂
射箭這項原民勇士必備的技能,則教我豎白旗認輸,儘管我已使出吃奶力、用鬥雞眼瞄準靶心,那箭硬是不給面子,咻地墜落了,唉!勇士難為!
原民體驗教我流連忘返外,每天上演的歌舞秀,輪番演繹各族扭腰擺臀的天生魅力,更將原民熱情推向最高點,不禁跟著節奏歌聲舞了起來。
園區附屬的商店街,還可找到帶有13族特色的紀念品,有為女生增添風采的原民手飾、包包,對裝置有畫龍點睛的壁畫、擺飾等藝品,我獨鐘烙有排灣族人形圖騰的T恤(大人350元,小孩250元),實穿又有型呢!

當地住宿
原民旅店 品味旅行真諦
坐落於原住民文化園區的「瑪莎露風情旅店」,在翠屏環繞下,洋溢靜謐的氣息與清新的空氣。一進房,印有原民文化的壁飾躍入眼簾,落地窗將疊翠綠意化作窗景,露台上設有咖啡雅座,我在森林與原鄉糅合的氛圍中,徹底享受晨昏幻化的旅行意義(2人房平日2520元,周六3360元)。

旅遊資訊
˙開車:
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國道3號下長治交流道,接台24線轉185縣道,接屏35鄉道循指標前行即可達。
˙搭車:
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平日搭往三地門公車,於水門站下,步行約30分可達;假日搭經三地門往文化園區的公車可直達園區。
˙相關資訊:
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08)799-12198:30~17:00;
歌舞館表演時間平日10:30、15:00,假日10:30、14:00、16:00周一休:全票150元,半票80元
瑪莎露風情旅店: (08)799-1678

【蘋果日報】瑞典基魯納 住冰飯店 體驗極地生活


2008年03月13日 報導、攝影╱梁佩芬
來到位於北極圈的瑞典基魯納(Kiruna),入住特別的冰飯店、睡在冰床上,蓋著從未蓋過的鹿皮和特殊設計的厚睡袋,體驗各國設計師所設計出不同主題的冰雕房。最特別的是這間飯店可不是隨時隨地都可入住的呢!它只在每年的11月底至4月中才會出現,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呢!

北極圈的朱卡斯加維冰飯店(Jukkasjarvi Ice Hotel),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零下破10℃的地方,遍地皆是白雪皚皚的景色,雖然冷但美不勝收!在路旁的樹幹上掛滿了冰、鋪滿了雪,每間屋頂全都是厚厚的白雪,就連停在路旁的車輛,也多了一層像糖霜的白雪覆蓋著。

冰飯店 環保做主題
到了飯店的接待處,導遊Maria帶著我到今晚住宿的冰房參觀,在每天早上10點至下午6點,飯店房間都開放參觀,每間冰房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獨特設計!
Maria告訴我說:「晚上睡覺時,不用穿太多衣服,只穿薄T恤就可以,頂多穿雙襪和戴頂毛帽,假如半夜出汗的話,早上會覺得很冷,且這裡提供的睡袋很暖!」聽到這我問:「冰房溫度大概多少啊?」Maria笑笑的說:「-5℃,就算外面氣溫跌到-50℃,冰房最低也只到-8℃!」
接著Maria帶我參觀每一間冰屋,這間飯店總共有21間雙人藝術風格房,由13個國家、31位設計師設計,全都用冰製造,房內只有一張床,和不同主題的冰雕,房間主題有「和平」、「熱情」等。
今年增加了由飯店建築師Ake Larsson所設計的10間設計房,今年的主題是以民族為題,如毛利人、阿拉伯人、薩米人等,每間房間只要開燈,就可看到冰雕的美態,關了燈就漆黑一片,一點聲音也沒有,幸好房間的屋頂都設有通風口,可看到一片天,不會覺得與世隔絕!

鹿皮配厚睡袋 很保暖
芬蘭的聖誕老人村剛好北極線66°33,上,而冰飯店就在距離北極線的200公里的位置,且只在11月底到4月中才出現,之後就融掉了,水就會流入泥土,沒有浪費一點一滴!隨天氣日漸暖化,飯店的人也開始擔心房間會融掉,加上近10年平均溫度從-25℃上升至-15℃,已經有18年歷史的冰飯店可能隨時消失。
該時候進房睡覺了,拿著睡袋進入冰房,心情真是膽戰心驚,真怕半夜抵不住寒冷,想改住有暖氣的普通房間!裝備好一切,關掉燈後,我在5秒內已在鋪上鹿皮的冰床上呼呼大睡呢!沒想到冰房竟然一點也不寒冷,睡著後半夜還會流汗呢!

旅遊資訊
˙航班:台灣目前無直飛航線,可經香港或曼谷轉機前往斯德哥爾摩,泰航(02)8772-5111、荷航(02)2711-4055、馬航(02)2514-7888、瑞士國際(02)2325-0069等航空,是較多旅客選擇搭乘的航空公司。
˙匯率:1瑞典克朗(kr)約兌5元台幣。
˙時差: -7小時。
˙簽證:屬於申根簽證國家,辦理瑞典旅遊簽證2400元,需4個工作天,可洽瑞典貿易委員會台北辦事處(02)2757-6225,網址:www.stctpe.com/ch/
˙相關資訊:
★瑞典旅遊查詢網
www.lappland.se
★朱卡斯加維冰飯店
雙人冰房約7250元台幣起
SE981-91, Jukkasjarvi,Sweden
(46)980-66800
www.icehotel.com

【經濟日報】 保養愛包 你做對了嗎?


2008/03/14 【經濟日報╱記者陳翌函╱報導】

台灣天候潮溼,捷麟企業行銷公關副理許淑芬建議,在包包放置的櫃子內,最好要放除濕機或乾燥劑,不然皮質包款很容易因過於潮濕而發霉。香港商藍鐘公關經理戈依文也提醒愛包者,若在包包內置放乾燥包,在一段時間後,一定要記得更換,否則乾燥包吸滿水份後,反而會形成黏稠物,一旦流出沾上,將會更難處理。

戈依文並強調,如果包包淋濕後,一定要儘快用乾的軟布或棉布擦拭乾淨;而包包若不小心弄髒或沾上汙漬,一定要趕快處理,因為皮革就像人的皮膚一樣,也具有毛細孔,很容易把髒東西吃進去。

戈依文也建議,不要穿著太硬材質的服飾,這樣容易讓包包與衣服產生磨擦,進而造成磨損。戈依文提供一個自己使用包包的習慣。她說,包包要不定期輪流替換使用,不但可以當作搭配服飾的配件,也可以延長包包的壽命,因為長期使用同一包款,很容易讓該包款耗損。

另外,當收納包包時,最好將附贈的棉布再塞回袋中,並將金屬鍊帶或背帶用棉布包起來,主因蓬鬆的棉布能保持包款的樣型;而鍊帶有重量,長時間壓在包款上時,容易讓包款變形;最後則是套上原廠附送的防塵套,可防塵且防潮,一舉兩得。

采盟公司公關經理張凱若建議,不同包款的處理方式,要依不同材質而有所區隔。她表示,例如緹花布材質的包款,沾汙後用微濕棉布擦拭即可;皮革類的包款,則要記得上適合該皮質的保養液,再放置到乾燥處。張凱若也提醒愛包者,保養包款的最佳方式就是,每天使用後,立即用棉布擦拭,不要偷懶,就能讓包包一直保持亮麗如昔。

【2008/02/25 聯合晚報】琉園 挑戰國際一線品牌


【聯合晚報/記者嚴珮華/台北報導】

「今年是琉園的品牌元年,今年起琉園tittot品牌正式進軍國際市場,目標是角逐全球玻璃藝術一流僅4-5個國際精品品牌。」琉園執行長王永山說,如果說過去10餘年琉園是業務為導向的品牌策略,那麼,自今年開始,將是琉園以行銷為策略導向的品牌元年,準備向全球水晶玻璃工藝一線品牌挑戰。

琉園的文化創意品牌策略分為兩個階段,王永山說,第一個階段是以業務為導向通路體系,這在過去10餘年,在大中華區品牌定位、形象、管理、通路摸索完成,建立約50-60個點之後,今年進入第二階段以行銷觀點的通路策略,爭取國際認同,要向歐、美發展,躍升為國際品牌,預估到2011年要在全球設200家據點,成為國際品牌。「我們對自己的創作與製造很有信心,可以與國際一線品牌相比,甚至比歐美的一線品牌更好。」但作品、創意本身不是問題,王永山強調,能不能成為國際一流品牌的最大難度關鍵在於「如何建立以行銷思維的管理體系。」

王永山說,水晶玻璃藝術精品世界,幾乎是歐洲人的天下。精品市場每一個地區消費者習慣都不同,更是標準的B2C而非B2B市場。王永山說:「我發現某一國際一流的品牌大廠,客人從訂貨到拿到手中只需要3天。但奇怪的是,這家公司與我們公司的作法類似,講究手工,單單純手工製造就需要至少兩個月,這家公司怎麼能在3天內做到?就算是生產線上所有的產品都中斷讓路,都做不出來。我們想了很久都想不出來。」

後來,我們知道他們如何play,王永山說,「他們是在全球建立訊息網,只要在全世界任何地方賣掉一件,他們就會立即補一件,不需要銷售預測」,運用生產管理Just in time及時生產後勤管理作業體系,但,因琉璃產品一做就是2-3個月,能夠做到「賣一件、補一件」,存貨管理系統成為關鍵,而不是銷售預測的思維。

怎麼說呢?王永山進一步解釋,一般而言,以製造為導向的庫存管理原則觀念是:庫存越少越好,流動性越高越好,將資金成本壓低,透過靈活的調度支應,創造現金流量,這在製造業的生產管理學中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在經營精品市場,卻必需逆勢而行。因為琉璃精品是手工,單件產品製造時間長達2-3個月,必需維持適當的庫存,而且庫存與開點的店數有一定關係,點開得多,庫存要跟著增加。但是,要保持適當水準的存貨,又要壓低資金成本,兩相衝突,如何處理?王永山體悟出,「那表示產品售價一定要高,而高售價就必需提高產品本身的附加價值」。王永山說,琉園經過這10幾年的摸索,要與這些一流大廠競爭,就要了解他們的管理模式,現在大約學到了8成。因此,決定走向以行銷為導向的管理體系,針對產品特質,建構對的形象、對的服務、對的通路等整體性搭配,才有機會打入國際市場,成為全球一流的品牌。

對的通路與點


近日琉園台北101、上海形象店相繼開幕,配合行銷導向,花重金重新塑造品牌形象與定位。有了對形象,更要有對的通路,王永山認為對與不對的通路,影響很大,王永山舉例,琉園在大陸上海徐匯區東方商廈設點後,銷售額是原來不到100公尺內舊點銷售額的7倍,為何差這麼多?因為,徐匯區東方商廈點是上海貴重精品、禮品集中地,而原來並不是,因此「只差100公尺,但銷售額就差7倍」。未來通路策略,大中華地區以直營店為主,而歐美以專賣精品店為主。

王永山有信心在對的通路與點,將過去10餘年大中華區建立的50-60個點,在未來4年內年擴展4倍至200個點,在對與正確的點,以及服務、形象搭配,琉園已準備好用行銷方式,讓tittot進軍全球,準備在4年後挑戰國際玻璃藝術的頂級品牌。


品牌魅力:讓東方的DNA奔騰西方


琉園執行長王永山說,琉園品牌夢想是「打開中國人玻璃世界」,做出具有中華文化特質的玻璃水晶精品,以tittot品牌向世界發聲,以純真追求創意,落實在生活文化中。


琉園等於王俠軍!王俠軍是玻璃水晶創作者,更是台灣兩大玻璃水晶始祖,從琉璃工房到琉園,現任琉園董事長兼創意總監,琉園確實是因王俠軍專注投入玻璃藝術的創作而成立。琉園不是先有公司才有產品,而是在公司還沒有成立時,就有了作品;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作品在公司成立之前,已獲得世界知名博物館的典藏,等於作品藝術價值先獲得肯定,這在文化創意產業是絕無僅有的特例。


琉園在1994年成立,王俠軍作品《登高》、《金玉滿堂》、《日正當中》已先在1993年獲北京故宮典藏,是其收藏近代工藝作品的第一人;《四季》也是英國第二大博物館Victoria& Albert Museum of Art and Crafts館藏中國風格玻璃作品的第一件。1996年並應邀為阪神大地震設計製作精神象徵物《浴火鳳凰》,並永久陳列於震央地淡路島洲本市Museum Park Alfabia美術館前市民廣場,之後連續獲日本、中國、美國、墨西哥等全世界各地博物館、美術館典藏。


琉園自2001年以「tittot」品牌進軍國際,多次代表台灣,應邀至全球各地著名的博物館、美術館展出,2002年,於全球最大「法蘭克福精品展」中,更獲選進駐「永久樓層」陳列展覽,這是兩岸三地第一個躋身世界知名水晶玻璃品牌之林的華人品牌。但水晶玻璃一向是西方強項,全球一流的品牌全都在歐洲,tittot與百年名牌法國Baccarat、Lalique、Daum、或是奧地利Swarovski、英國Waterford站在一起時,如何脫穎而出?


琉園執行長王永山說:「tittot特有的東方語彙、中華文化,加上現代感、玻璃的繽紛色彩,以及清澈獨特的色澤與光亮,是別人燒不出來的。」


琉園品牌策略副理邱建文解釋,tittot在2004年獲日本上野森美術館展出的《風光》,是取自中國太湖石、盆栽為發想點,就充滿東方語彙;而《器魄》以中國的吉祥物圖騰如龍等獸為造型,展現氣度的同時都有留白的意涵;或是大件佛像作品,都蘊藏中華文化特有的思想與內涵,一看就知道來自東方作品。


2003年,琉園正式在台掛牌上櫃,成為國內首家上櫃的文化創意產業,打破藝術都是賠錢貨刻版印象,琉園上櫃後,每年都繳出好成績。從營收、獲利來看,琉園從1994年營收1700萬元擴至今年的3.83億元;獲利亦由當年僅218萬元,激增至去年的7200萬元,分別成長21倍、32倍。從經營的規模來看,琉園資本額由1994年的2300萬擴充至4.2億元,擴大17倍,而員工人數也由10人發展至數百人的規模。現在琉園每股股價維持約50餘元,琉園的市場價值就超過了21億元,這還不包括琉園tittot的品牌價值。


如何管理文化創意產業,讓品牌可永續經營?


為了管理與藝術創作兼顧,琉園將創作至生產流程時間拉長,留給創作者有更長的時間準備,以琉園每一年約推出5-8個新系列作品為例,王永山說,今年要推出的作品主題早在去年之前就決定好了,有的作品甚至要在3-5年前即訂下主題,再經過長時間的琢磨。琉園另一產品特色是幾乎都採限量製造、純手工品質要求,因此,普通一件作品完成,約花2-3個月,而特殊作品限量更只有3-6件,要花一年或數年才能完成,配合台灣設計、大陸製造、全球行銷的模式,才能做出「叫好又叫座」的產品,使琉園營運每年穩健成長,但是下一步進軍國際,要成為全球一流4-5個國際水晶玻璃品牌。


去年11月,國內另一玻璃水晶大廠琉璃工房宣布與科技大廠奧圖碼合併,價值高達10億元,震撼藝術界與科技界;市值高達21億元的琉園,全球第一家形象店選在台北101同時悄悄展開,今年元月更在上海開設中國第一家形象店,王永山說,「琉園堅定走自有品牌路,琉園不會走購併之路。」他強調,琉園不完全是Business,更是追求藝術的園地,「琉園」就是創造琉璃的花園,讓愛好者可以在此花園中實現玻璃工藝夢想,帶著熱情向前走,以色彩繽紛琉璃作品結合生活品味,落實生活、文化創意與工藝精緻呈現,從東方到西方,是琉園tittot品牌之路堅持動力。


王永山 弟弟王俠軍最大靠山


初見執行長,溫和而親切,用字遣詞感性具哲理,強烈文人特質的抽象語彙。王永山唸的是臺大經濟系、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MBA高材生,多年從事管理工作,但言談不像商學出身,談數字,說績效,反而想傳達的是創作與藝術內在的意涵與理想,彷彿在骨子裡藝術DNA不斷的滾動。


就如同,進入琉園台北101的形象店,除了色彩繽紛的琉璃作品,電視牆上透出不斷燃燒的火焰,王永山說,這代表著創作需要不斷熱情燃燒,更代表著非生即死的決心與意念,代表琉園想傳達的夢想與決心。


王永山是王俠軍的兄長,與生俱來藝術DNA,王俠軍推動藝術創作之路終不悔,而王永山以金融管理見長,結合內在藝術血脈,當感性碰到理性,完成今日王家兄弟中國玻璃水晶藝術夢想與成就。


王永山、王俠軍兄弟出生在印尼,是印尼華僑,王永山於民國49年離開印尼來到台灣,當時11歲。王家對中華文化十分熱愛,父母嚴格督促他們博覽歷史典籍,更請來私塾先生教中文,每天跟著私塾老師吟詩誦詞,使得王家兄弟從小就注入中華文化與藝術特質,王家的藝術細胞不僅來自先天的DNA,也加上後天的培養。


王永山唸建中時,是圍棋高手,並曾經贏得全國國畫第一名,寫得一手好字,而在北投成立的「琉園水晶博物館」門館上的題材,就是出自王永山獨特的書法風格。因為小時候吟詩作詞的根基深,與同事對談,王永山不時引經據典,信手捻來名詩佳句,而自己熱愛藝術,並長期贊助捷克玻璃學校與博物館,還在琉園內設立「文化講座」。


王俠軍曾與張毅、楊惠姍合資的琉璃工房,但因財務問題而離開,但王俠軍熱愛玻璃藝術,不甘心被財務打敗,這時,學經濟、有財金背景與管理經驗的哥哥王永山,成為王俠軍最大的依靠。


1994年,琉園成立,王永山當時說:「我跟俠軍說,我用一年的時間幫他把工作室的架構搭好,讓他用藝術家的身份玩十年。」顯見,王永山對自己的財務與管理經驗充滿信心。


王永山說,當藝術變成商品之後,就要管理,用理性來管理藝術的感性,達到打造中國人的玻璃世界願景。



品牌思維:讓客戶得到尊貴與滿意


琉園tittot產品以限量、純手工製造,精品藝術價值被肯定,但如何突破數量、收藏價值與生活普及化,達到發展商品文化產業?


琉園執行長王永山說,精品品牌的經營思維是「讓客戶得到的尊貴與滿意」,不只是降低成本、提高品質、準時交貨而已,王永山強調,所謂尊貴滿意,最重要的是原創,這世界上只有我有,保證別人不會有,客人買了之後,不必擔心會與別人「撞衫」,對於這件商品的創意與內涵,只有客人最了解,為了維持這樣的原創性獨特性,其產品的附加價值就更高了。其次如工藝、手工的完美,在行銷上高水平的形象、通路、服務都是令客戶尊貴滿意要件。


王永山說,歐洲品牌水晶玻璃大廠,當年度限量只有2%,98%是沒有限量的,因為如果都是限量,那麼產品一定很貴,他們會特別強調那2%的限量,但沒有限量不是粗製濫造的,王永山強調,要使98%不限量普遍受到歡迎,後面支持的就是品牌投入,例如建立清楚的形象、完整的客戶服務、完整的通路服務,令客人到任何一家店都能享受到相同水平的尊貴感,使得消費者得到一流精品品牌所獨有的感覺,讓98%的不限量產品提升到如2%的限量一樣的精品品牌附加價值,中間是不矛盾的,而且這才是精品的經營重要思維。


由於tittot一開始的藝術創作價值就被肯定,過去幾乎都是100%限量,比歐洲2%的限量高出許多。大件特殊作品維持100%限量約3-6件;而另一種限量,如限量800個,賣完就不賣了,又如Y2K商品限量2000個,一般限量約300-800件;還有一些量身訂作的產品,未來擴大至中國之後,不限量商品就會增加。王永山說,考慮到創作珍貴及東方人對稀有性的感受,琉園希望未來維持30%-50%限量,但是,要達到這樣的水準,品牌投入的支撐必須到位才行。


不論是限量與量產,關鍵是產品本身要有特色,王永山說,「取名為tittot就是源自「剔透」的色澤與光亮」,加上原創上傾注特有東方語彙文化特性、以及色彩繽紛,讓西方人一眼就看出作品來自東方tittot;在工藝技術上,選擇最難的精細工藝脫蠟鑄造為主。

【2008/03/17 聯合報】希望地圖》看見郝明義 看見燦爛星圖

聯合報╱陳宛茜 2008.03.17 02:38 am

郝明義性格中帶有一股北方人的「激越之情」。他不好意思地說,這不是「俠氣」,應該是「魯莽」才對。
攝影╱林俊良
郝明義讓人想起,武俠小說「四大名捕」裡那位其實相當多情的「無情」。他足智多謀,以輕功見長,總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刻躍起,達到令人驚奇的高度;讓人總是忘了,他其實是坐在輪椅上的。

一個想法

匯集300萬個希望

總統大選前三周,媒體上塞滿了政治語言,一封邀請函選在這時候安靜地送進記者的信箱:「讓我們,抱著希望創造未來吧!」就這麼簡短的幾個字,郝明義說服了林懷民、幾米等五十六位各界人士,聯合發起「我們的希望地圖」網路拼圖活動。

從說服朋友到網站開張,郝明義只費了短短十八天,一毛錢也沒花。身為大塊董事長的他,在台北國際書展期間拋下工作,一一打電話或親身拜訪這五十六位不同年齡職業的新舊朋友,一遍又一遍講述自己的理念、聆聽他們的想法。

「其實,我拜訪的第一個朋友就否決了我的想法。他說有這麼多人沾惹政治了,郝明義你為什麼不好好做一個出版人呢?」

郝明義就是不放棄。他甚至飛車趕到中壢,在產房外找到正等待太太生產的網站設計者黃心健,清晰堅定地再說一遍自己的理念。然後兩人就在產房的病床上打開電腦討論,在呱呱的嬰兒哭聲中,欣喜等待另一個希望的誕生。

網站發表會上,郝明義發下豪語匯集三百萬個希望,拼成全球第一幅web2.0網路拼圖,然後申請金氏世界紀錄,「要找到一百五十萬人,每人提出兩個希望,也不是困難的事情吧。」

就算荒唐

也要投自己一票

這不是他第一次做被許多人認為是曲高和寡、螳臂當車、過度天真的「傻事」。因為妻子的曲折的求醫經驗,郝明義去年發起「ucare-icare讓好病人遇上好醫生」公益宣傳活動,當起醫院的志工顧問。

一個年過五十的中年人,怎麼還會有這樣的理想與熱情?郝明義說,青春期有兩件事深深影響他。

在韓國上華僑中學時,某次全班練習「開會」,郝明義提了一個案子,卻沒有人舉手贊成。他覺得尷尬,打算撤消這個提案,導師池復榮卻告訴他:「就算沒有一個人贊成你,你還是要為你自己的提案投一票。這是你自己的提案。」池老師的父親是韓國抗日名將池青天,她在中國度過童年。

「每當我興起什麼別人認為荒唐的念頭、或是沒法接受的構想時,總會有這個聲音提醒我。」

有一次全班出遊,遇到一個高大的醉漢對池老師說話不三不四,嬌小的池老師馬上揚手給他一巴掌。

這一巴掌像一粒種子,在郝明義心裡慢慢發芽、長成他一生奉行的一句話:「當你義無反顧,不論對方是何種龐然巨物,不論你多麼矮小,照樣可以迎面給他一巴掌。」

創業失敗

血本無歸債加債

努力扮演「公民」角色的郝明義,父母是山東人,一九四九年後離開山東到韓國定居;一九五六年,郝明義在釜山出生。

之後的故事就像是小說中必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主角。一歲時郝明義患小兒麻痺。父親為幫他治病、加上投資飯店失利,散盡家財,從百萬富翁變成華僑協會的帳房。初一時,郝明義母親逝世。

高中畢業後,為了擺脫「中國人在韓國只能開餐館」的命運,郝明義毅然決定隻身到人生地不熟的台灣求學。他的興趣是物理和數學,卻因誤會這兩種科系對身障者設限,選了台大商學系國際貿易組。

畢業後,郝明義面臨身障者就業的歧視,只得和朋友合夥開貿易公司。公司倒閉後,他回韓國想跑單幫還債,結果血本無歸、債上加債。好長一段時間,他不敢回家、在朋友家和廉價旅館之間輾轉流浪。

面對人生絕境,郝明義一咬牙,竟然決定斬斷後路、拋棄韓國居留權。因為拋棄居留權的華僑可多帶一些免稅行李,他把多帶免稅行李的權利轉賣、換來一張返台機票。定居台灣後,無意間接下翻譯工作進入出版界,人生從此柳暗花明。

像沖天炮

絕地突起放光芒

「現在的我肯定不敢這麼做!」郝明義回想隻身赴台求學、拋棄韓國居留權這兩件驚人之舉,不斷搖頭。他形容這是北方人的「激越之情」:「多一點理性的思考、穩當的想法,我就會留在原地。要飛越那麼遙遠的距離,我只能像一根沖天砲似地猛然拔起。」

就在邁入「知天命」的年紀後,這股「激越之情」又帶著他「像一根沖天砲似地猛然拔起」,還將這塊土地上的人一起拉到一個高度、看見燦爛星圖。

【2008/03/17 聯合報】老歌唱出舊金山


【聯合報╱◎陳漢平】 2008.03.17 02:38 am


六○年代,是嬉皮文化的高峰期,舊金山一向被視為藝術家的故鄉,也就成為嬉皮眼中的「聖地」。代表那個年代的一首歌,名為〈舊金山:請記得在頭髮上戴花〉……

城市如美女,各有其風貌和特色,有人會為她而傾倒,有人會為她而哀傷,也有人會為她而歌唱。

對於作曲家,舊金山似乎比其他城市,更能夠激發出創作的靈感,以它為主題的歌曲,似乎特別多,流傳也特別廣。

早在1930年代,就有一首名為〈舊金山〉的英文歌曲,配合著同名的電影,以傳統音樂劇的方式,展現出舊金山的吸引人之處。作為一個海濱城市,在微帶寒冷的緯度上,特別對一個離鄉的水手或遊客,在海風中,望見航進碼頭的船隻,聽到悠揚的汽笛聲,會令人為之沉醉,為之心碎。一首作於五十年代的歌曲,名為〈我把心留在舊金山〉(I Left My Heart in San Francisco),最能夠發揮出舊金山特殊的魅力。

連綿起伏的山丘,塑造出曲折的街道,多變的房屋,點綴著五彩的花圃,形成一種介於美洲與歐洲之間的景觀。特有的電纜街車,帶著鈴聲,另具一種古典的風味。

這首歌曲,獲得葛萊美音樂獎,曾經風靡全球,並且歷久而不衰,在數位音樂領域裡,仍然深受歡迎。在卡拉OK排行榜上,也名列前茅,成為全世界酷哥美女的最愛。

前面兩首歌,並且經過舊金山市正式通過,成為「市歌」。

到了六○年代,是嬉皮文化的高峰期,舊金山一向被視為藝術家的故鄉,也就成為嬉皮眼中的「聖地」。代表那個年代的一首歌,名為〈舊金山:請記得在頭髮上戴花〉(San Francisco: Be Sure to Wear Flowers in Your Hair)。因為:「在舊金山街道上,溫柔的人們,頭髮上會戴著花朵。」

在新竹交大時有一個暑假,我剛學會電子電路,自己買了零件器材,要安裝一台立體音響電唱機。當時台北中華商場後面,靠近鐵路的那一邊,就是電子零件商店的集中地。而商場的前面,則是許多唱片行的大本營。

這張《舊金山:頭上戴花》的唱片,恰巧被我選中當作測試電唱機的工具,每天一再播放。害得許多朋友,都誤以為這首歌是我的「主打歌」。

屬於舊金山的歌,除了最有名的三首外,我也很欣賞一首懷舊的歌,名為〈坐在海灣的碼頭上〉(Sitting On The Dock Of The Bay),歌名上雖無舊金山,卻是作於舊金山,歌詞裡描繪的也是舊金山灣的景象。歌曲的主角,坐在舊金山灣的碼頭上,從早晨一直坐到傍晚,望著船隻駛入,又駛出,望著海浪滾入,又滾出,什麼事都不做,只是回味著往事,懷念著舊友。

對來自歐洲的遊客,有一首〈舊金山之夜〉,很能夠詮釋出他們的心聲,歌手故意用一種歐洲的口音和口氣,娓娓地傾訴著舊金山夜裡的情景和感受,別有一番趣味。

人文薈萃的舊金山,連接著科技密集的矽谷。對來自亞洲的華人,這裡也留存著他們的奮鬥經歷,和心情故事。

或許將來有一天,會出現一位作曲家,能寫出一首膾炙人口的〈金山之歌〉,不但描繪出金山的夢想,矽谷的風貌,並且能夠吟唱出一百年來,美洲華人的心路歷程。

【2008/03/05 聯合報】台灣手工蔭油 紅遍全世界


【聯合報╱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 2008.03.05 04:06 am

黑龍醬油副理涂珮鈞(左起)、瑞春醬油鐘政達、永興醬油老闆娘林雪姣、丸莊醬油總經理特助莊偉中與喜樂之泉有機醬油藥師高志孟昨天出席國產優質醬油品評會,將自家的好醬油推薦給國人。
記者蘇健忠╱攝影
全球吹起一股在地特色商品風潮,讓台灣手工釀製黑豆蔭油紅遍全世界,食材達人徐仲也特別推薦五家以古法釀造的黑豆蔭油,風味與香氣媲美紅酒。

徐仲表示,手工蔭油得花上四至六個月長時間釀製,當黑豆經發酵、溫度、濕度作用後,會產生猶如紅酒的香氣與風味,像是香菇、樹木氣息等,很受饕客喜愛。

目前丸莊、永興、黑龍、瑞春、喜樂之泉都採用古法釀造,推出多款頂級蔭油、醬油膏,丸莊食品還特別推出數款頂級醬油禮盒,其中最貴的天釀禮盒要價1,000元,內容包括螺寶醬油、正宗白曝醬油,或螺光醬油膏,很受消費者好評。

丸莊食品總經理特助莊偉中表示,台灣生產的黑豆蔭油已行銷至全球,像是北美、澳洲、中國、香港、日本、甚至是沙烏地阿拉伯,都能見到台灣黑豆醬油的蹤影,其中沙烏地阿拉伯當地最大的中餐廳,特別選用丸莊醬油;國內也有不少餐廳指定使用手釀醬油,如原味便當採用喜樂之泉有機醬油、苗栗的華陶窯則選用來自台南後壁的永興醬油、圓山飯店是採用黑龍醬油等。

其中永興醬油並未加入焦糖,因此醬汁特別清澈。